【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2月27日臺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26日公布今年1月失業率為3.3%,較前月下降0.0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下降,為25年來同月最低;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3.37%,較前月下降0.01個百分點。
1月就業人數為1,161萬9千人,較上月增加7千人(0.06%),其中服務業部門增加1萬2千人;1月失業人數為39萬6千人,較上月減少3千人(0.17%)。按年齡層觀察, 20至24歲者失業率11.14%最高,多為初次尋職,處職場調適階段,致失業率較高。
主計總處也依國際勞工組織(ILO)勞動力低度運用定義,除去年開始編列的「4週失業率」(LU1),新增3類勞動力低度運用指標:「4週失業者+工時不足就業者」占勞動力比率(LU2)、「4週失業者+潛在勞動力」占勞動力與潛在勞動力比率(LU3)、「4週失業者+工時不足就業者+潛在勞動力」占勞動力與潛在勞動力比率(LU4)。
4週失業者指目前無工作,過去4週曾尋職,隨時可以開始工作者(範圍比勞動力廣);工時不足就業者,指因經濟因素,實際工時未達35小時,但希望且能增加工時者;潛在勞動力則指非勞動力中,想工作、過去4週內未找工作,隨時可以開始工作,以及過去4週內找過工作,但無法隨時開始工作者。
也因此4項勞動力低度運用指標涵蓋範圍由小到大,依據主計總處資料,1月的LU1-LU4分別為3.32%、4.23%、4.42%與5.32%,4項指標都比前月下降,但也都比失業率高,反映仍有勞動力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