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黃秀娟2025年2月11日臺北報導】台灣居家托育管理制度已施行十年,但現實面卻發生無法有效管理「大錯不犯但違規累犯」的保母,以及因欠缺統一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致近九成縣市的保母收入不足以養家,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等團體共同呼籲,政府應正視居家托育現存問題,強化保母薪資與管理機制,確保幼兒安全與家庭照顧需求,實現更完善的托育政策。

建立違規累犯保母的退場機制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台灣作為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關鍵角色,卻面臨家長對居家托育信任不足、保母薪資過低等問題。她呼籲政府應提升居家托育制度,為保母合理調薪,並建立違規累犯保母的退場機制,確保托育服務品質,以有效回應社會需求,而非僅發放補助了事。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進一步指出,保母不僅薪資偏低,調薪速度亦相當緩慢,她呼籲衛福部應明確規範托育費用調整頻率與公式,將保母薪資合理性與自營作業者需承擔的成本納入考量。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組長李庭欣則指出,台灣居家托育管理制度已施行十年,卻無法有效管理「大錯不犯但違規累犯」的保母,例如托育期間外出購物、讓嬰兒趴睡或提供不安全睡眠空間等。

李庭欣建議,政府應參考道路交通管理機制,建立「違規計點退場機制」,依違規風險程度計1至3點,累積至一定點數即禁止新收托,並公告違規紀錄。若保母於一定期間內兩度遭禁收,則應廢止登記證,予以退場,以確保幼兒安全及托育品質。

居家保母托育制度 支持女性就業

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則強調,居家保母的托育服務時間與方式具彈性,正是政府支持多代女性勞動參與的重要基礎建設。根據托盟調查,全台各縣市全職保母的月收入介於26,000元至38,000元,近九成縣市的保母收入不足以養家,且因欠缺統一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導致薪資調整少、頻率慢,縣市差異極大。楊書瑋呼籲政府應建立合理的托育費用調整機制,明訂調整頻率與計算方式,以確保保母勞動尊嚴,使托育成為具價值與尊嚴的職業,吸引更多人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