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2025年4月28日綜合報導】我國一年684萬噸的資源回收總量,近一成由拾荒者處理,但根據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統計,有三分之一拾荒者要負擔家計,每月靠拾荒收入及社福補貼才勉強湊足上萬元,生活拮据。立委廖偉翔指出,近年各類回收物品價格下跌,拾荒收入慘淡,環境部的回收基金補貼了上游廠商卻忽略了基層人力,應該想辦法提高回收價格費率及提高資收關懷計畫的每月五千元上限,讓辛苦的拾荒民眾得到相應的回報 。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4月28日邀請環境部長彭啟明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立委廖偉翔質詢時指出,目前環境部列冊全台拾荒人數 7283 人,參與資收關懷計畫為2370人,大概僅占三成;根據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實地調查,則推估全台約5萬名仰賴拾荒維生的民眾,約38%為 65 歲以上長者。他直言,近年回收價格下跌,導致拾荒收入慘淡,環境部應提高回收價格費率,讓拾荒者得以維持基本生計。
廖偉翔再指出,環境部雖有推動高於市價行情的「資收關懷計畫」援助,但保價回收補助每月上限只有五千元、就算還有投保微型保險、到府清運及清消等服務,但有意願參與者甚少。他說明,許多拾荒者擔心若參與計畫,將會影響到其他社福身分的福利,因此環境部推出的「資收關懷計畫」對他們而言相當於「看得到吃不到」。
廖偉翔接著表示,除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不深,加上政府宣傳力道不足,真正知道計畫的拾荒者人數極少,可能才2成左右,希望環境部能夠研議出更加合理的方案,並且結合社福資源、充分宣導,讓拾荒者安心接受政府的補助。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則回應,目前已在進行研議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