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16日報導】環境部16日舉辦「臺灣綠色成長系列論壇:推動關鍵及戰略資源循環」,邀集關鍵資源回收循環業者,針對當前國際局勢分享發展策略。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將盤點關鍵資源,協助相關回收循環業者發展,並主動釐清相關的廢棄物/資源認定。

彭啟明表示,近期走訪法、日、德等國考察,與當地環保部門首長交流,都談及關鍵物資與戰略物資議題。他表示綠色成長概念在總統賴清德的政見中就已經提出,代表將經濟成長與低碳轉型結合,讓經濟繁榮和環境永續共存。

產業或戰略所需 具風險性資源

而環境部除了環境保護的職責,也能協助整合與業者以夥伴關係共同推動。在4月總統府的氣候變遷委員會議,也將循環經濟、綠色成長議題都納入。首先需要凝聚共識,希望讓各界創新做法相互交流。

目前也正推動《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法,草案已經預告,近期正跟各界溝通當中,希望下個會期送入立法院審查,年底可以過關。也希望以循環經濟抵禦國際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產業升級策略,並透過8+N聯盟這樣的平台協助整合;他表示目前雖有很多人在做循環經濟產品,但在國內未必有足夠市場,希望建立認證機制、拓展通路甚至銷往海外市場。

針對關鍵物料與戰略物資,彭啟明進一步說明,對於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高度重要且供應風險的物料,比如鎢、鋰、鈷、鎳等稀貴金屬過去處理完後輸出國外, 現在應該留下做內循環;戰略物資包括銅、鋁及氫氟酸等,對科技、國防具有重要影響,國際若形成關稅壁壘可能更受影響,過去仰賴進口,未來希望扶植產業提升內循環。

環境部規劃協助業者發展條件建構,支援業者取得原料、用地或技術升級,協助建立穩定供應與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
環境部規劃協助業者發展條件建構,支援業者取得原料、用地或技術升級,協助建立穩定供應與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

更積極認定可循環資源 降低限制

依環境部規劃,未來會先盤點國內產業所需關鍵及戰略資源種類,分析科技、國防等重點產業所需資源,盤點掌握原料、加工品與可回收再利用之廢棄資源種類。

針對淨流出關鍵資源,評估透過法規與經濟誘因,強化留存與循環利用;以及協助業者發展條件建構,支援業者取得原料、用地或技術升級,協助建立穩定供應與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比如鋰電池流布、銅循環流布等,希望有更好的運作。

目前就資源或廢棄物的認定和運用還有一些限制,彭啟明表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環境部也會再主動修法、認定,在合法的範圍內協助產業更蓬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