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甲律師
在財務管理領域,分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先前,我們已經從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判斷企業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及管理水平(詳見「解析財報數字,一起笑傲江湖」,2024年10月1日)。今天,我們將重點轉向另一張重要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以更深入地了解資產負債表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與風險管理。
資產負債表中有一個核心的等式:「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這一公式雖然看似簡單,但其背後揭示了企業的資金來源和資金去向。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兩大來源:第一是外部借貸,包括短期和長期借款等負債項目;第二是股東的出資形成的股本,即股東權益。這些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決定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和財務結構的健康程度。
資金通常用於購置存貨、設備、土地和廠房等資產。尤其是具生產性的企業,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機器設備並建立廠房,以支持日常生產和業務發展。然而,企業如果過度積壓於不動產或機器設備,將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風險。存貨積壓或應收帳款過高會影響企業現金流動,導致資金運轉受阻,進而出現「黑字倒閉」的風險,即企業雖然手持訂單,但因收款延遲而無法按時支付員工薪資。
企業應妥善利用資產負債表,審視資金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避免過度積壓資金於不動產或庫存上,以提升資金運轉效率。理解資產負債表的管理意涵,有助於企業主分辨「真資產」與「假資產」,降低潛在的周轉風險,並確保企業的財務穩健。
希望企業經營者能藉由財報分析洞察背後的管理風險,維持穩定的財務結構,為企業的長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王甲律師,巨曜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
【學歷】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學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
【經歷】眾博法律事務所律師、億光電子法務長、大同公司法務經理、永豐金控集團(駿瀚)總經理特助、光寶科技集團(閎暉)總經理特助、裕隆集團(台元)總管理處、冠德建設總經理辦公室等上市公司商業特助。
現為勞動部講師、勞發署微型鳳凰創業輔導顧問、勞保局講師、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人、Meet Taipei創新創業評審、新北市新創企業募資媒合會委員等。亦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及內部稽核協會講師。
專長金融資本市場、科技創新、商事法、勞動法、企業規章檢視、勞資調解、經營權訴訟、行政處分訴願、撤銷訴訟等。
(本社每日新聞VIP會員享有一年二次免費法律諮詢/預約制(登記:02-2765-0906)/每次30-40分鐘(價值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