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24日報導】近期英國、歐盟及美國陸續釋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及修正方向,環境部2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與國際溝通現況及臺版CBAM推動進度。環境部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啟動試申報,於2027年第一季申報2026納管產品碳排放量,明年邁入臺版CBAM元年。
歐盟下一波納管部分鋼鐵、鋁製品
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說明,為避免實施碳定價制度後被課徵對象外移,造成碳洩漏,歐盟率先提出CBAM,今年7月再提出氣候法修正草案,將減排目標改為2040減量90%。並且針對內部能源結構和產業條件提出相關配套:國際碳信用額度(2036允許使用)、納入碳移除機制(相關技術抵補航空、重工業部門)、跨部門彈性調整(如廢棄物、建築彌補運輸)。
歐盟仍維持2026讓CBAM上路,未因關稅減緩,但提出簡化措施,包括50噸以下小型進口商免申報,不過針對第三國支付的碳價碳價規範、碳費扣減、國內已經查驗是否要再經歐盟經購查驗等細節尚未公布,包括未可能針對各國訂定預設值,環境部與經濟部6月23日已赴歐盟交流。
7月1日也提出修訂方向,預計將擴大下游產品列管,包括目前未納入的部分鋼鐵、鋁製品,若列入我國下游產業將受到影響,將密切關注並提出我國意見。
英國已提草案 出口國碳費可扣減
英國則在今年4月公布草案,內容與歐盟相近,部分做法更為簡化,也設立國際表達意見窗口,7月3日相關部會已和英國視訊會議,傳達臺灣已實施碳費制度,針對扣減認定、查驗機制與申報門檻提出建議,英方明確表示出口國碳費可扣減。
美國則在今年4月有參議院提出「外國污染費用法案」草案,納管鋼鐵、水泥、鋁、肥料、玻璃、太陽能等排碳密集產業,計算方式較為簡單,以美國國內同類產品碳排強度比較,若進口產品較高就課徵一定費用,國際貿易協議可做扣減。
列管納上下游 6水泥產品列管
蔡玲儀進一步說明,臺灣碳費機制已訂定高碳洩漏係數,但業者仍須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明年1月才能申請認定。將分兩個行業別認定,適用至2030年;關稅或碳費徵收影響毛利較高者,可個別審查,每年提交申請,審核原則將提草案預告與研商。
因應碳費徵收,避免碳洩漏並維護產業競爭力,環境部已啟動臺版CBAM試申報制度,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申報制度,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備法規啟動試申報,2027年第一季申報2026年納管產品碳排。
蔡玲儀表示,預計今年9月底訂定申報對象(進口商及其授權申報人、國內製造商),10月抵確認申報產品,11月完成訂定計算方式,12月訂定申報方式和申報模板。6月已與水泥公會討論,確定比照歐盟CBAM列管水泥熟料、白色卜特蘭水泥、其他卜特蘭水泥、鋁質水泥、其他硬性水泥、經鍛燒高嶺土/高嶺土質黏土等6項產品。本週將與鋼鐵公會討論。
列管範疇預計比照歐盟CBAM包含上下游,各產品邊界不同。另外為了瞭解進口產品和國內生產產品的碳排差異,目前水泥公會也願意同步申報國內產品碳排強度,以建構未來計算進口產品差異。

歐盟抵扣子法出爐後 再溝通預設值
針對歐盟和臺版CBAM上路後是否造成衝擊或墊高碳成本,蔡玲儀表示經濟部原先評估歐盟CBAM影響2千多家國內廠商,放寬門檻後剩10%左右,另外2027年開始正式繳費後,生產國碳費也可扣減。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補充,需要等歐盟第三國抵扣的子法出爐,適用全球的一般性抵扣規則(預計年底),才能再進一步溝通個別國家預設值調整;國內部分若採預設值計算,試申報應不會有成本增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