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社記者黃秀娟2025年8月20日報導】年滿80歲以上、70歲以上二期癌患自114年8月1日起免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勞動部原預估,新制上路後將增加10萬名家庭看護工需求,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截至8月17日,已有1,439名申請案,新制上路第2週的申請案件數是第1週的2倍,明顯有成長的趨勢。

第二週申請量是前一週二倍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20日邀勞動部與衛福部就「就業服務法第46條,80歲以上長者聘請外籍看護免巴氏量表上路,對重症家庭的衝擊與配套措施」進行報告專題報告。會前洪申翰接受媒體聯訪時做以上表示。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被看護者凡年齡滿80歲以上,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得免經醫療機構之專業評估(即免巴氏量表評估)於113年12月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總統114年1月20日公布。

根據統計,80歲以上健康亞健康長輩大約有53萬人,而70到79歲罹患二期以上癌症也有約12萬人。因此勞動部推估聘請外籍看護者約有10萬人,為避免影響重症家庭,勞動部研議7個月時間祭出輕重分流、國內承接重症優先、協調來源國增加量能、增加第一線行政人力等配套因應,在114年8月1日上路。

立委質疑勞動部誇大衝擊

多名立委頻頻追問申請情況,認為新政策是為了便民而修法,並且批評勞動部誇大可能帶來的衝擊影響。

洪申翰說明,統計至17日的數據總共新增1,439人申請,有看到申請人數成長的趨勢,後續還需要觀察,會以重症家庭優先、協調來源國增加量能、編列預算支持看護家庭等作法,並且與衛福部合作配套,降低重症家庭的衝擊影響。

立委王育敏指出,當時勞動部宣稱,經推估將有10萬人申請,恐衝擊重症家庭聘雇看護移工,造成長照體系崩壞。但實際上路後17天僅1,439件申請,與原先評估10萬人差距甚大,她質疑勞動部刻意誇大衝擊,汙名化便民政策。

王育敏強調,自己身為當時委員會的召集委員,修法過程不僅開過公聽會、三次委員會審查,委員會表決程序也完全符合法制規範。但勞動部長洪申翰竟於今年7月25日,以修正案倉促通過且跳過韓國瑜院長朝野協商等理由,在社群平台上抨擊修法程序,為大罷免催票。她重批,這是惡意抹黑、政治操作,應公開向社會道歉,政策應該回歸民眾需求,不分藍綠,簡政便民的良善用意不應遭政治化。

立委指外看轉換雇主非因修法

蘇清泉則表示,放寬外籍看護是2024侯友宜選總統的政見,他說自己就是該政策的起草人,緣由很多臨床醫師抱怨病患家屬要求開立診斷證明書,該修正案通過後,很多醫師表示贊同;他指出外籍看護本來就會轉換雇主,不是因為修法才轉換。

蘇清泉指出,勞動部擔心大量申請案、預估10萬人,他直言,聘僱外籍看護不便宜,長者好手好腳是不會去請,他也提到產業移工適用最低工資2萬8,590元,外籍看護薪資2萬元太少,蘇說自己有請外看薪資是給最低工資,外看也很高興,照顧的很盡心。

王正旭建議停徵重症家庭就安費

立委王正旭則建議,停徵重症家庭就安費,重症家庭會很感謝:對此,勞動部常次陳明仁回應,目前低收與中低收家庭聘外籍家庭看護工免收就安費,至於重症家庭免收就安費會整體考量評估。

立委林淑芬提到移工政策都是掌握在仲介,雇主要找移工也是找仲介,仲介掌握資源比政府多,有家庭看護工來台幾天就要換雇主,不同意就逃跑;廠工加班薪水是家看二倍,加班也比看護多,因此看護希望轉廠工,賺比較多、休息比較多。她直言不是只有輕症搶工,而是工廠搶工更嚴重,移工不是補充性早已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