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9天的春節年假結束了,各行各業在2月3日(農曆初六)陸續開工,期盼新的一年如春天盛開的花朵般,花開富貴、蒸蒸日上。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回鍋上任後,全球仍處於震驚之中。正如外界預期,他雷厲風行地推行加稅政策並建構關稅壁壘,導致市場持續關注後續影響。回顧川普於2017至2021年擔任美國第45任總統期間的作風可知,企業勢必將因稅負增加而調整生產據點,進而帶動運輸業的需求,特別是海運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台灣的長榮集團自創辦人於2016年辭世後,因遺囑問題引發家族內部分歧,導致集團分家,甚至掀起多年爭訟。這樣的案例再次顯示,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企業經營者,都無法避免面對家事事件的影響。如果家事問題處理不當,不僅可能破壞家族親人間的情誼,更可能導致企業分裂甚至衰敗。因此,企業創辦人及董事長應及早規劃,確保企業的長遠發展與穩定傳承。

【家事事件範圍廣 關乎企業永續傳承】

家事事件涵蓋婚姻、親子、夫妻財產、繼承、監護或輔助宣告、未成年子女監護權以及民事保護令等範圍。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古語亦云:「清官難斷家務事」。一旦家族成員無法圓滿解決問題,如何在家事事件中合法維護自身權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同於一般民事訴訟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家事事件採職權調查制度。所謂當事人進行主義就是需由原、被告雙方,就自己有利的部分提出證明資料,如果沒有提出,原則上法院不介入,也就是一般大眾所說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的緣由;但職權調查就完全不同,家事法庭的法官於審理期間,縱使當事人未提出事證,只要法院認為有必要,就可以斟酌當事人所未提出之事實,並依職權調查證據,家事事件法第10條第1項定有明文。

因此,在家事事件中,法院有較大的介入空間,可以主動調查相關證據,以釐清事實、追求真相,跟一般民事訴訟由當事人主動提出證據給法院不同。主要差異就是就是家事紛爭,常因家庭成員或親屬間感情之糾葛而引發,所以發掘、瞭解家事紛爭背後所隱藏之真正問題,才能通權達變、圓融解決,因此審判長或法院於辦理家事事件時,可以依聲請或依職權就特定事項調查事實,最高法院113年度台簡抗字第41號裁定意旨說明的相當清楚。

【家和萬事興 企業應提前規劃家事問題】

家族內部的糾紛,常因時間久遠,導致證據不足或記憶模糊。此時,適時運用法院的職權調查,能有效協助釐清事實。然則,古語有云:「家和萬事興」,企業創辦人應及早規劃家事問題,確保企業傳承順利,避免子孫因紛爭對簿公堂,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與創辦人的初衷。

透過了解家事事件的處理方式,不僅有助於家族成員和諧,更能確保企業基業長青,真正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 ★★★★

作者:

王甲律師,巨曜法律事務所合署律師。

【學歷】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學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

【經歷】眾博法律事務所律師、億光電子法務長、大同公司法務經理、永豐金控集團(駿瀚)總經理特助、光寶科技集團(閎暉)總經理特助、裕隆集團(台元)總管理處、冠德建設總經理辦公室等上市公司商業特助。

現為勞動部講師、勞發署微型鳳凰創業輔導顧問、勞保局講師、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人、Meet Taipei創新創業評審、新北市新創企業募資媒合會委員等。亦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及內部稽核協會講師。

專長金融資本市場、科技創新、商事法、勞動法、企業規章檢視、勞資調解、經營權訴訟、行政處分訴願、撤銷訴訟等。

 (本社每日新聞VIP會員享有一年二次免費法律諮詢/預約制(登記:02-2765-0906)/每次30-40分鐘(價值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