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急需聘看護 跟巴氏量表有什麼關係?
家中長者有照顧需求、需要請外籍看護的民眾,對於「巴氏量表」這個詞應該都很熟悉,那「巴氏量表」到底是什麼?根據復健醫學教科書指出,巴氏量表(Barthel scale)是用來評估患者是否能力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量表,評分愈高代表患者獨立生活的可能性愈大,也就是說分數愈低代表患者愈需要他人協助。
為什麼要聘外籍看護會跟巴氏量表有關?根據衛福部說明,最初在決定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的雇主資格時,是以持續性、全天候的照顧需求為基準,而這需要專業醫療人員的判斷,而巴氏量表成為許多醫院重要的評估工具,也因此說到外籍看護,最優先的事項之一就是取得巴氏量表。
醫病糾紛、來回奔波 立委推動免巴氏量表
由於巴氏量表判定標準明確、嚴格,實務上有發生不少狀況,包括曾有醫師偽造巴氏量表,事後遭判刑、也有家屬因醫師未開立巴氏量表,情緒失控攻擊醫護人員等。也有不少偏鄉民眾反映,長者接受評估舟車勞頓,子女需要請假、雇車,有時甚至需要多此往返,造成不少負擔。
也因此2023年總統大選時,各黨候選人都提出放寬巴氏量表的政見,新任多位立委也提出修法提案,欲以年齡放寬聘僱外籍看護的資格門檻,讓80歲以上都不用再經過醫療評估,想聘就能聘。立委在修法討論中也指出,因少子化、城鄉發展不均,子女在外工作,獨居長者若發生意外身體就容易走下坡,放寬門檻也是為了讓年輕人能安心拚經濟,降低長者失能風險。
修法緩不濟急 先看符不符合多元免評
不過由於朝野意見不一,法案是否會通過仍有變數,但其實勞動部和衛福部在去年10月已經放寬門檻,增列三大類被看護者多元認定方式,申請家庭看護移工免經醫療機構專業評估:
(一)使用長期照顧服務(居家、日間或家庭託顧服務)持續6個月以上。
(二)經1名神經科或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失智症輕度以上(CDR量表≥1)。
(三)特定身心障礙:平衡機能障礙、智能障礙、植物人、自閉症、染色體異常、先天代謝異常、其他先天缺陷、精神病、肢體障礙、罕見疾病、重要器官失去功能-呼吸器官等障礙重度;重要器官失去功能-吞嚥機能中度、失智症輕度、多重障礙(至少具有前列身心障礙項目之一)。
不用額外評估費用 尋找最適合的方案
若是家中長輩或親人符合任一類資格,只要以既有使用長期照顧服務紀錄證明文件、失智症等特定病症診斷證明或中重度特定身障證明就能認定免評,不需要額外的評估費用。根據勞動部的統計,目前已有半數申請者使用多元免評,其中多數都是高齡長者。
不過即使符合聘僱資格,聘請外籍看護也有各種眉眉角角,雇主也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基本的照護知識,以便尋找適合的移工;聘僱以後的磨合,協助生活適應跟法律上的責任,都需要學習和了解。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業務表示,對於沒有經驗的民眾來說,除了官方提供的資訊以外,專業仲介也能協助翻譯、溝通、代辦行政事務,在您為了照顧家人焦頭爛額之時,成為協助大小細節的重要幫手。